11月1-3日福爾摩沙古樂團【巴洛克樂團音樂登峰造極之作《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導聆

 

【內行人聽古樂門道】

★陳漢金老師說:「自己平常很少用最高級的形容詞,這次卻用『登峰造極』來形容這部短短三個樂章,只有二十分鐘的名作。這麼短短的作品,我將以兩個半鐘頭的時間來闡明它,有聽過我的演講的人或許就知道 - 絕非『歹戲拖棚』,而是『其中必有緣故』。」

老師還強調,”古樂運動”不只是拿著巴洛克樂器演奏就叫做古樂,而是演奏技巧上如何呈現出細緻微妙的音響變化,1960年代起古樂重要人物哈農庫特(Harnoncourt, 1929-2016)便是在當維也納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久了後,無法忍受那些一成不變的厚重詮釋。最後辭職去成立古樂團。

徐伯年老師攝影

徐伯年老師攝影

老師說,古樂不是要搞時髦,巴洛克音樂的細膩與浪漫派的厚重是完全不同的!哈農庫特年代的大樂團都很厚重缺乏細節,而是注重浪漫派那種戲劇性的起伏。哈農庫特與同僚開始研究巴洛克音樂的細膩精神,研究樂譜,挖出被遺忘的樂譜來演奏,造成歐洲古樂風潮,到了1980年代已經成為顯學!直到今日在歐洲大小城市都有古樂團,而台灣已經跟這個時代變化脫節很嚴重,差了30-40年,只知道追求大樂團,其實歐洲現在這樣的小編制古樂團也是主流,每個團各有其特色!


 老師提到當年哈農庫特在教堂演出,根本一票難求,黑壓壓擠滿人什麼都看不到。


 幸而台灣現在陸續有從歐洲學古樂回來的人,聽眾終於有機會接觸古典音樂的新主流,感受那種細膩巧妙的精緻音樂!此次樂團也特別安排兩處教堂音樂會,一定看得到演奏群的^_^!


 誠摯感謝漢金老師2019/10/19在台北「巴哈靈感學習中心」演講這個題目快三小時,為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11月的演出導聆。另兩齣巴赫獨唱清唱劇導聆請點讀後感智識與靈性盈滿~陳漢金教授講座


 屆時要演出《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大鍵琴部分的,是才氣風發、演奏與唱片均獲獎的弗朗索瓦‧格里耶((François Guerrier)),請見FRANÇOIS GUERRIER 將於登峰造極之《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炫技


巴赫各時期: 延伸閱讀


而以愛樂者的角度,老師於演講時,更進一步點出幾個平日未曾注意的地方,使得從小自以為熟悉的《布蘭登堡協奏曲》忽然變得舉足輕重,華美之餘,更有如亂針繡一樣的瀟灑靈動。


兩廳院購票系統

★11月1日週五新竹公園長老教會晚上7:30 pm (NT500, 350)

★11月2日週六台北國家演奏廳下午 2:30 pm

★11月3日週日台南衛理堂會下午2:30 pm (NT500)


【布蘭登堡,巴赫跳槽之作】

《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想跳槽到柏林的作品((也就是他的CV啦^^)),他那時擔任柯騰(Köthen)宮廷樂長,無奈柯騰屬於喀爾文教派,禮拜不重視音樂,巴赫只能創作許多世俗音樂讓愛樂的領主於宮廷內欣賞。


 1721於柯騰宮廷認識的新婚的第二任妻子女高音Anna Magdalena Wilcke,她聰慧馭夫有術,鼓勵當時36歲的巴赫往高處(柏林)發展。巴赫陸續花了至少一年潤飾與完成作品,那時他有很好的基礎:


  • 威瑪自學到的義大利樂譜(尤其是維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協奏曲式),巴赫甚至改編過不少維瓦第曲子,如把維瓦第《B小調四把小提琴協奏曲》(Op.3, No.10; RV 580)改成《A小調四架大鍵琴協奏曲》(BWV 1065)

  • 師仿哥哥 Johann Christoph Bach 教導過與他自學的法國(舞曲)風格適時加入

  • 重用管樂:上次演講提到的德國城鎮吹鼓手管樂器傳統


六首協奏曲完全不同,每首的重心不同、編制不同。義大利協奏曲維瓦第已經發展得很好了,但幾乎都是弦樂。經由巴赫又推向更高的境界!而這六首都是大調,充滿光明正向,但及試試快樂的感覺,還是重用低音樂器加強快樂的深刻感。而管樂器傳統,使巴赫能善於運用木管或銅管樂,開發管樂音響變化。


 寫這六首起源於1719受到克利斯欽·盧德維希侯爵賞識後,巴赫1721把這六首題獻給他,也就是布蘭登堡領主普魯士威廉一世之叔,希望能去柏林演出甚至工作。然而普魯士威廉一世對藝術不感興趣,柏林也缺乏足夠高明的樂手演出,作品只能於侯爵過世後收藏於圖書館,輾轉販售後,於1849才重見天日引出成譜。


 巴赫生前未能演出,寫出極致精心之作,卻跳槽失敗。《布蘭登堡協奏曲》之名是後來學者史匹塔(Philipp Spitta, 1841-1894)才開始以此名稱呼的。

 

【弄懂巴洛克協奏曲分類】

☆☆懶人包: 先看幾個重點☆☆

1. 文藝復興時期人聲複調發展到極致,而巴洛克時代器樂興起,故先有帶人聲的「協唱奏曲」是以「器樂搭配人聲」,1680左右出現純「器樂協奏曲」。

2. 巴洛克時代器樂發展各地不同,義大利是提琴、德國是發展管樂、法國以大鍵琴為主。到了巴赫手上,他廣納百川,讓各種樂器都得到重視。

3. 而敏慧又勤奮的巴赫,不僅只自學維瓦第的譜作(「基本曲式」介紹於下),又學習法國的舞曲節奏,再加上運用管樂,首度給予大鍵琴獨奏,再善用老師下述3種巴洛克時代「器樂協奏曲」相互穿插,使得六首曲子各擅勝場。

4. 而五號更是獨步其中,引領風潮之先。

5. 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大體可分成兩大類結構:

  • 1,3,6號結構歸屬「樂團協奏曲」

  • 2,4,5號結構歸屬「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交叉運用」,且在獨奏上寫得很深刻,甚至5號還有「樂團協奏曲」部分:如2號是小號經常有明顯的獨奏段落、4號小提琴獨奏經常會「浮現」出來……那麼五號呢?請見下段的五號說明:

******************************

★漢金老師說﹕「坊間常誤解,其實巴赫的六首布蘭登堡不只是大協奏曲一類,而是上述三類都有,尤其在第五號中,打破了分類的限制,兼容並蓄的應用這三類各自的特徵,而體現出織體(Texture)、音響層出不窮的種種巧妙的變化。」

******************************

☆☆基本曲式☆☆

老師舉維瓦第《A小調第八號協奏曲》為例,1700 後義大利樂章是快-慢-快,並且扮演著「重現段形式」(ritornello form) 如ABACADAEA…這是巴赫沿用的基本形式。

  • A段:重現段或反複段(ritornello) : 總奏■如下圖綠色,有時短如標點﹕深藍色是頑固低音

  • BCDE段:變化段: 重奏☆、◎、▽、◇….如下圖的粉紅色就是兩把獨奏(solo)樂器的變化段(Soli, 也就是solo複數);其他藍色為伴奏

VIVALDI-2.JPG
 

☆☆巴洛克時代「器樂協奏曲」分成3種☆☆

樂團協奏曲(orchestral concerto) ﹕像是三重奏鳴曲(三個聲部)一起擴編演奏相同旋律,或歌劇序曲的四個聲部。因為同組大家演奏的都一樣,不分A咖樂手或B咖~常被誤解為大協奏曲!偶而也會強調獨奏樂器。

 

整個巴赫的1,3,6號,會更強調非持續低音的群組間的競奏與對話,放在使音樂比早期的樂團協奏曲更多樣化。如《F大調第1號》(BWV 1046) 分三個群組如下,沒有明顯的獨奏或重奏群,所以屬於樂團協奏曲

BB1.jpg

而競奏與對話部分會放在「重現段形式」(ritornello form, ABACADAEA) 裡的變化段BCDE,其餘為總奏A段(■tutti)。這樣的變化,就比維瓦第層次豐富許多﹗

 

(2) 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以三重奏鳴曲為基礎,但包括三重奏 (★trio, 演奏者稱concertino)與樂團總奏(■tutti/ripieno, return的意思;演奏者稱 concerto grosso, 就是其他非concertino的團員) ;音樂是■★■★■★■交錯著。★也可於總奏時一起拉,是比較重要的團員A咖樂手。純拉總奏或伴奏的就是B咖。

 

(3) 獨奏協奏曲(solo concerto)﹕源自二重奏鳴曲(兩個聲部對位,1把小提琴+持續低音),巴洛克初期創作少,不如三個聲部豐富,感覺空空的。晚近把獨奏樂器的聲部,加強複雜炫技,對位效果不夠強卻補足了豐富感。如維瓦第的四季,第一小提琴便多所炫技。也是套用「重現段形式」,如「秋」,小提琴還會同時拉好幾條弦。

 

******************************

【為什麼D大調五號又更突出】

★突出1~漢金老師說:「大鍵琴本來在這類樂團音樂中,只是彈奏持續低音的,巴赫卻讓它挑大樑,一再的『跳出來』,成為表現力最佳的獨奏樂器。巴赫在這首『第五號』,以及在另外幾首樂團音樂中的重視大鍵琴,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因為這樣的作法,已經在為日後的『鋼琴協奏曲』的興起預做準備了。」

 

★突出2~而布蘭登堡五號除了是史上首齣鍵盤樂器協奏曲,其中大鍵琴、長笛(陳逸芬)、小提琴 (首席弗朗索瓦菲南德 François Fernandez) 的三重奏其實也相當搶眼,在總奏間出現這樣細緻的三重奏,萬分賞心悅耳。

 

而老師舉例之哈農庫特影片中布蘭登堡2,4號都是直笛(vertical flute),到5號換成橫笛,編制上其他都寫flute,只有五號寫”à une Traversiere”…,漢金老師說,5號笛子的聲部寫得比較難,特別為橫笛而創作;2,4號則不指定。原來,flute可通指直笛或橫笛,笛子的發展上不論長短早期是直吹的,但若寫Traversiere則特指巴洛克長笛,屬於發展上較複雜成熟、能吹出半音的笛子。延伸閱讀

 

*******************************************

漢金老師自己於臉書推崇了對於古樂團參與良多的法國著名古樂家族《韓岱三兄弟》以及其師承天團《庫伊肯三兄弟》,是比利時古樂「天團」(La Petite Bande)的演奏家。老師說,《韓岱三兄弟》不只與上述的比利時古樂庫伊肯三兄弟檔「過從甚密,而且相互輝映,成了樂壇佳話。」

 

想想在20年後,片中大鍵琴名家皮耶·韓岱今年四月帶領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的《驚艷凡爾賽II》,已然是以指揮現身。

*******************************************

 

【如何聆賞布蘭登堡五號的精緻安排】

接下來是進階版,詳述此次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特別精選最極致的《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或者引用陳漢金教授的話「登峰造極」﹗

J.S.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 No.5 BWV.1050 / La Petite Bande (1994):

影片中的傳奇人物,與本次演出樂手具傳承意義﹕

  • 威蘭·庫伊肯(Wieland Kujiken, 古大提琴與大提琴)

  • 席吉斯瓦德·庫伊肯(Sigiswald Kujiken, 小提琴, 本次首席 F. Fernandez 恩師)

  • 巴特爾德·庫伊肯(Barthold Kujiken, 長笛, 團長陳逸芬恩師)

  • 演奏大鍵琴的是法國的名家皮耶·韓岱(Pierre Hantai,(本次大鍵琴François Guerrier是他得意門生) 參見「音樂選擇了我」——皮耶.韓岱的音樂道路

  • 皮耶·韓岱與他的兩位兄長傑羅姆·韓岱(Jérôme Handai (古大提琴與古鋼琴),馬克·韓岱 (Marc Handai, 長笛),是法國古樂界著名的「三兄弟檔」,暱稱《韓岱三兄弟》。

以往我們直覺感受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總是分外撫慰人心,正面歡愉。原來除了六首都屬於大調,它們更是巴赫那時對生活充滿憧憬的心境寫照。而且處在創作顛峰上,巴赫把各種已知的各地區技巧、結構融會貫通,每一段都帶來驚喜!

 

◎-1如前述,結構上巴赫的群組互動安排非常靈活

漢金老師圖釋布蘭登堡5號三種層次交織的演奏群:

1. Solo大鍵琴被提昇為主奏(獨奏)……脫離持續低音的命運2. Concertino重奏群:第一小提琴, 長笛, 大鍵琴3. Concerto Grosso:全體可都加入

1. Solo大鍵琴被提昇為主奏(獨奏)……脫離持續低音的命運

2. Concertino重奏群:第一小提琴, 長笛, 大鍵琴

3. Concerto Grosso:全體可都加入

SCORE.jpg

個人聆賞時,感覺上述三群體的轉換靈動迅捷,無縫接軌般的美感如群花瓣瓣開綻,目不暇給。合奏不定時出現,部分又有些許轉換,營造氣氛的統一感卻不單調。但是一開始「長笛、小提琴、大鍵琴」的三重奏就已帶出如許的「重瓣喜悅」,再來又慢慢地二重奏/三重奏替換等等,逐漸進入音樂史上重要的第一次「大鍵琴裝飾奏段」華彩!

***********************************

第一樂章(快板)詳解

***********************************

 

▼大鍵琴被提昇為主奏,近結尾處的「裝飾奏段」長達65小節。巴赫為了到柏林充分表達自己的精心研創

▼重現段形式(ritornello form)

▼重現段的「行進低音」(walking bass, 指每個音都一樣長的低音線條)這裡是八分音符的速度,造成一種活潑效果

▼織體(texture)的多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反覆段落

***********************************

為了讓我們感受到這種靈活,老師找了樂譜版本,讓聽眾看得眼花撩亂,幾乎暈車,因為快板裡音符處處飛躍,甚至還有兩條主旋律加上四條對位旋律(大鍵琴就兩條)成為六聲部的,太精采了。

 

在總奏間出現許多細緻的三重奏,萬分賞心悅耳,讓人時時充滿期待。

請注意在這裡是看譜,代表性的詮釋放在後面 (庫依肯&韓岱Petite Bande版),如第一樂章未及兩分鐘,已經有下面這麼多變化了﹗

☆☆第一樂章一開始☆☆

TUTTI.JPG
TRIO.jpg
TRIO2.jpg
FUGE.jpg

◎-2巴赫看出鍵盤樂器的潛力

★漢金老師指出,巴赫卻讓大鍵琴挑大樑,一再的「跳出來」,成為表現力最佳的獨奏樂器。巴赫在這首『第五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已經在為日後的『鋼琴協奏曲』的興起預做準備了。」

承上,第一樂章逐漸進入音樂史上重要的第一次大鍵琴裝飾奏段」華彩!此段長達65小節,巴赫本想自己演出,故而精心研創出極致的彈奏手法!也成為現今著名大鍵琴家炫技的必備功力!華彩段就不必再看譜,來聽聽本次天才大鍵琴家François Guerrier的演出:

★所以漢金老師結語是﹕「《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充分開發大鍵琴潛能,預示了日後鍵盤樂器協奏曲、鋼琴協奏曲的大行其道。(巴赫兒子們、莫札特~18世紀後半)」

 

布蘭登堡五號除了是史上首齣鍵盤樂器協奏曲,有困難悅耳的大鍵琴炫技(弗朗索瓦·格里耶 François Guerrier 演出),總奏間,這些細膩安排的重奏,賞心悅耳又千變萬化。

 

這些不時加入的搶眼三重奏,屆時由長久合作,又是系出同源的弗朗索瓦(大鍵琴)與長笛(陳逸芬團長)、小提琴(首席弗朗索瓦菲南德 François Fernandez)一起呈現,由泰斗齊布林 Zipperling 壓陣,以巴洛克大提琴在對位時強化低音聲部的震撼,讓人越加期盼能夠重新用耳朵來感受巴赫時代的音響,用心來領略曾經忽略的那些巴赫的微妙安排﹗

~第一樂章佔了一半的長度~ 

***********************************

☆☆第二樂章賞析梗概☆☆

***********************************

▼深情的(affetuoso)

▼B 小調

▼三個重奏樂器,做四聲部的重奏(小提琴,長笛,大鍵琴左、右手各一聲部);三重奏鳴曲式的效果。

▼重現段形式(ritornello form), 重現段主題靈巧、多變化的應用,營造出充分的統一感。在這裡,個人感受到優雅細緻的三重奏(四聲部)營造出一種嚮往,殷殷期盼,到重現段時感到穩定,繼而又期待下一個轉折。

2 mov-2.jpg

 ***********************************

☆☆第三樂章賞析梗概☆☆

***********************************

▼快板

▼法國式吉格舞曲(gigue)帶有生動的舞蹈韻律

▼重現段形式:重現段是賦格式的聲部模仿

2 mov-3.jpg

▼變化段自由而多變化的對位效果

***********************************

【聽講結語】

明快愉悅的布蘭登堡協奏曲。在巴赫手中還帶出了情感維度,結構複雜的深度。實非當年乍聽之時以為的「好聽順耳」而已。前面我以亂針繡來形容這種華美,也就是太多巴赫精心成線的細節,需要藉由陳漢金教授介紹的架構才能感受出來奇巧,甚而瞠目結舌。

 

個人再也無法以通俗或順耳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傑作。巴赫的苦心與熱情,讓每個段落都是驚奇,都是天籟。

 

***********************************

本次演出其他示範音樂講座/大師班:

10/26 週六2:30pm《巴洛克的音樂語言:風格與演奏法》 Rainer Zipperling(翻譯:盧純瑛老師)

11/4 周一7:30《巴赫 D 小調小提琴獨奏》
音樂史最偉大時代巨擘的柔情, 巴赫與他摯愛的妻子 (MARIA BARBARA BACH)
首席 François Fernandez (翻譯:盧純瑛老師)

***********************************

本次演出相關文章

智識與靈性盈滿~陳漢金教授【巴赫獨唱清唱劇】講座後感 2019/9/21

【才氣風發,FRANÇOIS GUERRIER 將於登峰造極之《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炫技】大鍵琴 Harpsichord — 弗朗索瓦格里耶 François Guerrier

【為什麼巴洛克大提琴泰斗,持續多年相挺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 Rainer Zipperling

【深情女聲‧極致巴赫】福爾摩沙古樂11月巡演,教堂音樂會重現歐洲風華【深情女聲‧極致巴赫】福爾摩沙古樂10月底巡演,首席宗師嫡傳持名琴來台首席 Concert Master — 弗朗索瓦菲南德 François Fernandez

【深情女聲‧極致巴赫】福爾摩沙古樂11月巡演,巴赫美聲最佳詮釋四年後再度來台女高音 Soprano — 安娜·桑德 Anna Zander

【深情女聲‧極致巴赫】“從繪畫看巴赫音樂中的獻主節”講座,給予清唱劇“劇本”及“畫面”﹗(于禮本老師)

***********************************


【作者介紹】

楊曉萍醫師(MD–PhD)

從事臨床醫學近三十年,教育部定助理教授,專長婦產科與睡眠醫學。 曾於敏隆講堂《進化論與哲思》介紹 NSO 「發現馬勒」系列之八第三號交響曲。亦曾發表數篇音樂相關文章如﹕“Lost in or Beyond Vinteuil”《追憶似水年華》【小樂段】之於凡德伊奏鳴曲、七重奏。 自稱為古樂新手愛好者,願為台灣古樂推廣盡一份心力。


 
Formosa Baroque